查看原文
其他

春苗学习日记|集体学习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神山村三日》

春苗计划 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
2024-10-29



“很多接地气的对话和细节特别打动我……”

“从许多村民的视角,我看到了神山村……”

“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乡村振兴实践……”


这是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春苗计划”成员阅读完《神山村三日》后,交流讨论的场景。


近日,长篇报告文学 《神山星火》以近20万字讲述了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从燃起革命星火到新时代成功脱贫,进而大步走向乡村振兴的喜人嬗变,展现了神山村走过的百年历程,凸显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初心。写作团队决定将稿酬悉数捐出,在神山村建立一座烈士纪念碑,引发社会关注。






这副担子,接过来挑下去……——写在神山村“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之际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2022年,光明日报记者团队深入神山村蹲点调研,采访了全村70多户人家,撰写出长篇报道《神山村三日》并刊载于《光明日报》头版,引发热烈反响。在走访中,调研组挖掘出了红军药库、挑粮小道、烈士墓等革命遗迹,并和有关部门联合发起了“为神山村烈士寻亲”活动。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为了深入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喜人嬗变,以及党和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深挚情感,更好地赓续红色传统,学习如何实施重大主题报道,培养同学们的新闻专业素养与担当,提升“四力”讲好新时代故事,“春苗计划”专门组织成员集体学习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神山村三日》,从中感受中国乡村发展的脉动,体悟调查研究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不断增强 “四力” 妙笔书写新时代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生 赵佳


滑动阅览

读《神山村三日》,清新明快、真挚激荡之感扑面而来。报道内容丰富又主题集中,读罢让人觉得酣畅淋漓。文章和其背后《光明日报》调研组的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的重要性和拥有扎实调研的作风的重要意义,也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增强脚力,在深入调研中洞察民情民意。过程中,调研组从清晨到深夜全程开展调研采访,真正深入到神山村的每一时、每一户、每一处,在与不同类型村民的交流中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山村发展历程,在用脚步丈量神山村边角的过程中切实完善对山村的认知,在与乡亲们共同吃住劳动的过程中,奠定了写好报道的坚实基础。

 

运用眼力,以敏锐观察捕捉新闻素材。文中细节可谓信手拈来,让文章更加生动细致、有血有肉,没有细致入微和敏锐有力的观察,很难呈现出这些细节。此外,调研组还发现了一座红军烈士墓,并经过艰难寻访,确认了多名烈士身份,发掘出一段宝贵记忆,更是增添了这一调研采访实践的现实意义。

激活脑力,在不断思考中夯实作品内涵。在阅读前,有一个问题一直围绕在我的脑海:“怎么能把神山村这样一个被报道多次的‘典型’写出新意?”读完后深感文章在行文逻辑、素材安排、报道视角、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打磨。以“三日”将调研见闻逐步打开,读者跟着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四处游历,仿佛一下子进入到神山村中。每日内容的呈现有着精心设计和集中主题,整个作品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深度思考后的文章呈现,既有了生动的报道,也有着深刻的思辨,让我们感受到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不变深情,看到“小山村”对于“大时代”的镜鉴意义。

挥洒笔力,以生动文字传递思想力量。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惊艳到,用词精炼、文风质朴,真实可感、内容紧凑,环环相扣,让我忍不住反复品味。这么长的一篇报道,有着大量的场景、人物、对话的描写,并以科学合理的内在结构将总书记当年考察时的情景、过去神山村的艰苦生活,以及当下神山村幸福美好的生活情景进行了穿插呈现,让人感受从过去到现在的巨大变迁。我想,这离不开记者们的努力,也只有推敲打磨,才能呈现出如此凝练的精品。



我看到了老百姓眼中踏实的幸福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硕士生 杨帆


滑动阅览

在《神山村三日》这篇深度调研的字里行间,我窥见了时代奔涌向前的浪花,看到了老百姓眼中踏实的幸福。

 

文章巧妙地借记者与村民接地气的对话,融入了不同身份的村民视角,既亲切又纪实,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神山村时的场景,全方位地展现了神山村由贫至富的巨大嬗变。

 

回村创业的罗根林、村支书彭展阳、负责经营桃园的黄晓兰、保洁员熊美丽、考出大山的左伟波……从泥泞的小道到宽敞的水泥路,从破旧的土坯房到结实美观的新房,从单一的农耕到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借着一位位村民的亲身体验与口述,文章不仅让读者看到了神山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共鸣着普通老百姓身处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中简单朴实的喜悦、希望与梦想。

 

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干部群众互评会,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会上,村民们虽然争得面红耳赤,却都在努力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平日里,邻里互助和睦相处成为常态,“互相拉一把、一起跟党走”的信念根植在心中。神山村的变化不仅是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引导下,村民们的文明意识得到了增强,文明乡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着乡村发展建设更加和美。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神山村的老百姓通过不懈努力,汇聚起推动自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里的故事,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为神山村的巨变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希望能亲身去村口看看那根竖起的“大拇指”。未来,我也会努力像文章的记者团队一样,真正蹲下身去调研、沉下心去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神山村的故事是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

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生 史芳溪


滑动阅览

这篇报道深入描述了神山村这个曾经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通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

 

神山村的故事是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从基础设施的改善到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从村民生活的提升到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每一方面都彰显出神山村的“神奇蜕变”。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给予了村民们精神上的鼓舞,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村内道路的扩宽和硬化,使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产业发展是神山村脱贫致富的关键。通过成立合作社和推广生态农业,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电商平台的灵活运用更是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更令人感动的是,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他们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村集体活动,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体现。



把“新闻”摆在读者面前

未央书院2021级本科生 柳文熙


滑动阅览

阅读完《神山村三日》,意犹未尽的是神山村里一种扑面而来的质朴感。这种质朴感恰是真实的体现,向读者们展现了神山村淳朴的生活,村民们热情、真挚的情感。其中,动词的大量使用、种种细节的刻画,为读者具象地、立体地呈现出真实的神山村生活。

 

在报道中并没有过多的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字里行间的“细节”给读者再现出画面。除了动词,文中大量直接的对话也构造出了农村中那种和谐、热情的相处画面。文章直接、本真地体现村子里发生的事,把村里的“新闻”直接地摆在读者面前。

 

同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神山村秀美的风景。“车驶入井冈山的竹海,便如一头扎进了碧浪之中。”开篇第一句用很美丽的修辞带我们走进神山村的故事。这种充满美感的表达贯穿了整篇报道,这种氛围感的营造,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了字词间的文艺和情感。固然,新闻报道需要客观性,但这样透着文艺和人味的文字更具有可读性,两者并不矛盾。在环境的渲染、故事叙述上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把神山村的变化呈现出来。

 

最后,从版面的文字里,我不仅看到了一篇关于村庄蜕变的新闻报道,更目睹了一部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壮丽史诗。因为新闻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组成,历史意义和价值取向是新闻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我在文字中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神山村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航天航空学院2022级本科生 彭程勃


滑动阅览

读了《神山村三日》,感慨良多。感慨光明日报记者的时代责任感和专业敏锐度,蹲点调研为读者呈现了这一中国乡村变迁史的画卷;感慨“小山村”对于“大时代”的镜鉴;感慨“不负人民、人民不负”在有红色传承的神山村的具象化;更多的感慨是实现中国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时代脉动。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和根本方向。“小缩影”印证“大道理”,在读了《神山村三日》后,我不禁回忆起了2023年暑假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参加“清平康行”乡村振兴工作站社会实践的经历,那段日子让我看到了、思考了、学到了很多。虽然和井冈山位处大江南北,但很多情况是共通的。

 

产业振兴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神山村有红色传承,有红色旅游资源,有特色产业,有茶园果园,蓬勃发展。康平的乡村也是“黄金”米、“杏”福门,发展水稻、扁杏、花生、食品工业等产业,生机勃勃。但一些问题也有共性,比如乡村产业相对单一,与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农副产品多在中低端层次上供给等问题。

 

《神山村三日》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新引进的旅投公司,农家乐忙着提质升级,农产品加工厂的生产线上,精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绿意盈盈的茶田里,荡漾起“茶情茶韵茶文化”。这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优化升级,探索农村农业产业融合新模式,助力产业融合发展。而江西一个又一个“新神山”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神山“星火”正燎原,正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康平县时间有限,很多事情都是管中窥豹。但回来经历集体讨论、查阅资料,发现乡村产业一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比如有的地区延展了“绿色有机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机肥气循环利用+直播电商+生物科技”等模式;有的地区产业和城镇化的融合;神山村与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相融合。二是要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抓住数字化和信息化机遇,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进技术和信息深度融合,打破城乡企业间、市场间、农户间的信息壁垒,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推进共同富裕。



以自己的笔触记录和传播乡村的故事

日新书院2020级本科生 魏明


滑动阅览

《神山村三日》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神山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作为一名在城市生活学习的大学生,我被文章中对神山村的细致描写所吸引,尤其是对村民日常生活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纯朴与自然。同时,文章也让我思考了乡村发展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发展乡村的传统文化,让乡村在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传承、生态的保护和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要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培养乡村人才,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和传播乡村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关注乡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语言和思想深度兼具的佳作

美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 谢天爱


向上滑动阅览

我研读时不禁感慨,《神山村三日》以其文采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诠释了新闻工作者深度报道的笔力。

 

大量的景色描写,把神山村的形象写亮了;大量的直接引语,把村民致富的故事讲活了。语言没有词藻的堆砌,优美朴实地书写,每一句都渲染在点子上,推进着事实的发展叙说。细腻入微的笔触,将神山村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以三天为划分,巧妙写出神山村脱贫的进程。小标题的对仗亦可见巧思,前后呼应,处处可见心血。

 

通读时感觉这像是一篇出现在小学课本的内容,其语言的通俗易懂,讲好了故事,更自然地传播了故事!洋溢着艺术感染力,注入了观察力和思考力,《神山村三日》是一篇语言和思想深度兼具的佳作!



文学性与准确性的结合

人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 张宸


滑动阅览

《神山村三日》开篇以诗意般的笔触描绘了神山村的自然风光,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乡村画卷。随后,神山村的变迁故事被娓娓道来——从一个偏僻的村落到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华丽转身,这不仅是一次物质层面的飞跃,更是一次精神文化的重塑。神山村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村庄自身的故事,它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是全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案例。


通过学习这篇报道,我了解到如何在报告文学中兼顾语言的文学性与准确性,我们可以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去描绘环境,用细腻的笔触去记录现实变革。这篇报告对细节的记录非常细腻:对于道路改造的描述,不仅提到了道路的宽度和质量,还细致地描绘了新道路给村民带来的便利和安全;对于住房改造,文章不仅记录了房屋结构的加固,还传达了村民对于新家的喜悦和自豪;在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的成立、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细节,都展示了村庄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总之,这篇报道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和对环境的深情描绘,不仅成功地传达了神山村的巨大嬗变,也体现了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完美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出品|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春苗计划

文案&排版|杨帆  摄影 | 张宸

指导老师|苑洁

编辑|赵佳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